网站建设中,敬请期待!

关闭
咨询T-zone

JOIN T-zone

姓名:
联系电话:
邮箱:
留言:
提示

新闻中心

NEWS

解析电源管理芯片发展趋势,把握投资价值风向标
发布时间:2021-09-13
作为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需要的关键元器件,电源管理芯片从去年下半年缺芯潮蔓延以来就率先被波及,订单交期一延再延,市场囤货炒货不断,TI热门产品涨价几十甚至几百倍,交期拉长至50周以上。随着中美半导体摩擦激发国内供应链安全可控诉求,疫情影响海外厂商产能,电源管理芯片供需失衡短期难解,越来越多国产电源管理厂商走上前台,市占率逐渐提高。

作为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需要的关键元器件,电源管理芯片从去年下半年缺芯潮蔓延以来就率先被波及,订单交期一延再延,市场囤货炒货不断,TI热门产品涨价几十甚至几百倍,交期拉长至50周以上。随着中美半导体摩擦激发国内供应链安全可控诉求,疫情影响海外厂商产能,电源管理芯片供需失衡短期难解,越来越多国产电源管理厂商走上前台,市占率逐渐提高。

已上市的电源管理企业力源微、芯朋微、圣邦微、晶丰明源、上海贝岭、思瑞浦等最近均发布了亮眼业绩,上半年紧俏的电源管理芯片给这些公司盈利实现数倍增长,同时也推动了更多公司进入IPO通道。

根据今年以来申报或准备申报上市的电源管理厂商,从中不难发现,国内较为领先的电源管理厂商,大多成立超过十年以上。那么这些为数众多的国产电源管理厂商是如何迎来今天一片繁荣的景象的?上市后的他们将对股市、产业和企业自身带来哪些影响?

20210913/4d74aefaa4f56889c1c5ba0d9ca95453.png

新应用推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国产替代浪潮带来更多机遇

电源管理芯片应用场景丰富,随着5G、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市场发展,电子设备品类和数量都快速增长,从而带动电源管理芯片需求持续扩大。FROST&SULLIVAN研究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到328.8亿美元,过去五年CAGR为10.7%;中国市场突破800亿元人民币,占据全球约35.9%份额。

20210913/1fe3920cf262f947ab0989eb77030ea5.png

当前电源管理芯片主要的应用市场增长点包括智能手机和5G基站;消费电子包括PC、平板电脑、TWS耳机、智能手表等穿戴式设备、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

网络通信和消费电子是中国电源管理芯片最大的两个应用市场。不断涌现的新兴应用则推动了电源管理市场进一步扩大,例如快充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需求。

除此之外,无线充电、新能源汽车及手机中电池管理、过压/过流保护等芯片市场也在迅速增长。

创业公司不断涌现,但国产化之路仍荆棘密布

尽管在终端设备制造中心向亚太和中国聚集的趋势下,给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不断涌现的初创公司,提高了国内产业竞争水平,使行业无法维持原来的超高毛利,且目标市场主要仍聚焦在消费市场,利润更高、技术挑战也更大的汽车、工业甚至航天等高端市场玩家可谓凤毛麟角。而且这类客户为了保险起见更青睐技术和市场成熟的国际大厂,使得本土厂商失去更多验证机会。

Gartner分析师盛凌海指出,中国模拟/电源管理公司主要目市场仍集中在国内,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主要业务集中在手机、消费电子和计算市场。由于业务经验有限,目前这些中国公司市场规模仍然很小,大多数都是非常“年轻”的、成立10年左右的无晶圆厂设计公司。

盛凌海指出,与全球领先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产品开发历史和产品组合有限。许多产品是来自全球领先供应商制定的行业标准。此外,与代工厂的合作对于本土芯片厂商提高产品质量也非常重要。

一位投资了南芯、帝奥、必易微等多家电源管理芯片的投资人则指出,在模拟芯片领域,由于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芯片种类繁多,同时其生命周期比较长,诸如电源管理、放大器、信号接口等产品,一般生命周期在5年以上。而像CPU、微处理器、存储器等数字芯片,普遍生命周期在1-2年。这也意味着,模拟芯片厂商推出的产品越多,越能够持续受益。

他指出,“对于近几年加入战局的初创公司而言,现在正处于行业的甜蜜期,比过去更容易实现0~1的突破,但是在1~10的过程中,其实更难。如何保证质量、保证一致性、保证交付,如何与大客户打交道,这些都比0~1的突破难上太多,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且出货量每上一个数量级都会发生指数级的难度提升。”

因此,虽然毛利率相对处于较高水平的电源管理市场吸引了许多新玩家不断涌入行业,加剧了行业竞争,对产品ASP也形成较大冲击。与此同时,电源管理芯片等模拟IC设计对人才要求更高,更依赖于经验和know-how的积累,这方面国内人才尤其高端人才紧缺程度尤为突出。

电源管理厂商密集上市,模拟赛道股市有望率先回归理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汇总数据,目前中国电源管理芯片行业每年仍然在不断涌入新进入者,2012-2018年期间,平均每年新增企业数量约61家左右,截至2019年8月底,行业企业数量约1200家左右。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有多家电源管理企业形成国内龙头并成功上市,科创板的出台更为这类厂商提供了比以往更宽松的上市条件。

20210913/12b05e332082baf9864cd3fa942ca028.png

那么,这些公司集中IPO后,将对股市、产业和企业自身带来哪些影响?

“这么多冲击上市的公司,都是因为科创板比较低的盈利要求和造富效应导致的。如果没有科创板,这些公司很有可能就是被卖掉,或者‘小富即安’自给自足的状态。”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在近期准备IPO的近90家半导体企业中,IC设计公司占了将近一半。某种程度上也是好事,当设计公司密集上市,意味着半导体板块的估值开始降低,而此前半导体公司因为稀缺性在A股市场的估值都偏高,好的标的不多。”

她认为,随着半导体板块好的标的越来越多,半导体公司的估值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么高,逐渐像美股一样回归到基本面,回归到企业的运营状况,而不是受各种所谓的政策盘、情绪盘影响而发生动荡。“预计模拟领域,可能成为最快回归理性价格的赛道。”比如卓胜微现在价格这么高,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此前射频领域就他一家,如果投资者特别看好5G射频市场,也没有其他标的可以选择,只能去买卓胜微。就导致5G前景越被看好,卓胜微的股票越高。

“这就是稀缺性带来的估值过高的效应。但是随着大量的设计公司上市,肯定会回到类似美股的状态。”

好的标的多了,今后这些公司募资是否将会变得更艰难?她认为,好的项目一直都不用担心募资,但是上市的半导体公司越多,尤其是模拟赛道,可能对后面没上市的中小企业压力就会更大。“因为如果对模拟赛道的估值往下调整,可能在一级市场的模拟公司也拿不到特别高的估值,可能募资就会比较困难,也有可能出现一二级市场倒挂的情况。”她解释,“不过这种情况可能不会那么快发生,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国产替代刚刚开始,进程也在加快,这些公司基本都能分得一杯羹。企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能募资,但中间可能会出现一些阶段性的洗牌和整合。”

至于上市之后,企业则更需明确自己的定位和发展路径,尤其是模拟IC公司。从欧盟模拟大厂的经验来看,就是两种方式,像TI、ADI这样尽量扩大产品线,做大做全;还是像凌力尔特这样毛利做到非常高,做小而专的市场。两者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而且都可以发展的不错。

从潜力来看,上市公司规模大、现金流充裕,且募资方便,具有较高的并购能力;从市场环境看,截至2020年,国内共有约270家模拟芯片企业,市场较为分散,这些模拟芯片企业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企业,且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最终上市,因此被上市公司并购就有望成为这些公司的最终归属;从并购的意愿角度看,国内上市的模拟芯片上市公司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估值水平,并购其他企业后可显著降低公司的估值水平。因此,未来国内的模拟芯片企业有望出现较多的并购案例。

咨询
T-zone
微信公众号